7月28日,国家知识产权局举办7月例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浙江打造知识产权强省,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有关情况。
会上,浙江省知识产权局局长谢小云先生介绍了“浙江打造知识产权强省 推动高质量发展 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有关情况。
2025年,对浙江知识产权工作来说是一个特殊年份。20年前,浙江省委、省政府部署实施知识产权战略。20年来,在国家知识产权局的有力指导下,我们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将知识产权作为深入实施“八八战略”的重要内容,持续发力,久久为功,走出了一条具有浙江特色的知识产权强省建设之路。主要有三个突出特点:一是跑出了企业成长“加速度”。全省拥有有效专利企业数增长到15.4万家,以杭州“六小龙”为代表的高水平创新型企业如雨后春笋破土而出。两周前,宇树科技荣获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全球奖,是今年唯一获奖的中国企业。二是驶上了能级提升“快车道”。截至今年6月,全省有效发明专利增长到45.1万件,商标有效注册量增长到491.6万件,数量均居全国前列。三是擦亮了最优环境“金名片”。知识产权保护社会满意度连年攀升,连续4年获得中央知识产权保护检查考核优秀等次。
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是党中央赋予浙江的重大使命。浙江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发挥知识产权赋能作用,5年内3次召开全省知识产权工作大会,高位推进、迭兴热潮,着力做深做透创造、运用、保护、服务“四篇文章”,为这一重大任务提供有力支撑。我们主要做了以下五方面工作:
一是厚植全面创新好生态。知识产权创新活力迸发,需要肥沃的“黑土地”。我们着力以“五个一”,营造热带雨林式的创新生态。绘制“一张图”,高规格制定印发贯彻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实施意见,系统编制发展路线图。立好“一部法”,颁布实施知识产权综合性地方法规《浙江省知识产权保护和促进条例》,全面加强法治保障。打通“一条链”,推进省委重大改革——知识产权全链条集成改革,破难点、出亮点,9项创新做法获评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典型案例。设立“一个奖”,即全国首个涵盖所有门类的省政府知识产权奖,每届奖项302个,激发全社会创新热情。构建“一张网”,建立省市县三级梯次递进的高价值专利培育网,强化“高校院所+企业”协同创新,全省高价值发明专利总量近五年翻了一番多,涌现出开创国产瓣膜出海先河的杭州的“人工肺动脉瓣膜”等一大批高价值专利产品。
二是锻造产业攀高强引擎。知识产权只有用起来,才能释放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强动能”。我们着力以“四个活”,推动知识产权强链兴企。盘活专利富矿,首创专利公开实施制度,唤醒8777件高校和科研机构“沉睡”专利。率先开展专利密集型产品培育,全省专利密集型产业增加值1.57万亿元,占GDP比重突破20%,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近7个百分点。激活数据要素,率先探索构建数据知识产权制度的“四梁八柱”,建设全链条生态,架起通往数据要素新蓝海的“桥”和“船”。累计登记数据知识产权2.2万件,实现运用金额近77亿元。用活金融工具,做好知识产权+金融文章,2024年全省专利、商标质押授信金额达5197亿元,连续五年位居全国第一,1.17万家中小企业将知识产权变成“真金白银”。打造鲜活IP,综合运用商标、版权等集成赋能,每百户企业注册商标量125件,连续七年位居全国第一,阿里巴巴、吉利等37家浙江企业入选世界品牌实验室“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榜单”,浩瀚巨制“中国历代绘画大系”使“千年丹青复荣光”,《黑神话:悟空》风靡全球,被网友称为“国产游戏之光”。
三是坚持最严保护主基调。只有严格保护知识产权,创新才有动力。我们着力以“四个起来”,让企业迈开步子敢闯敢创。预审通道畅起来,建成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快速维权中心21家,24.6%的发明专利享受快速预审服务,平均获权周期压缩至3个月以内。纠纷化解快起来,将专利行政执法权下放至县级,实行专利纠纷裁决“简案快办”,办案周期压减50%以上。创新“能调不裁、能裁不诉”的“枫桥式”纠纷化解机制,2024年化解纠纷1.8万余件。打击力度强起来,持续开展系列执法行动,2024年共查办侵权假冒案件7256件。司法审判严起来,率先探索知识产权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工作,“三合一”司法审判机制日臻完善,案件审限内结案率提高至99.4%。
四是做强对外开放硬支撑。知识产权是国际贸易的“标配”,企业走到哪里、知识产权就要支撑到哪里。我们着力以“三个更”,护航企业“放心出海”。服务保障更优,实现工业产权领域三大服务体系(PCT国际专利、马德里国际商标、海牙体系外观设计)保险全覆盖。风险应对更强,建成9家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分中心、19家海外工作站,去年实现重点案件应对指导100%,为企业挽回损失4亿多元。国际影响更大,去年知识产权司法国际研讨会、国际保护知识产权协会世界知识产权大会(AIPPI)等国际活动接连在杭州举办,多国驻华知识产权官员来浙考察知识产权工作。行政执法“浙江方案”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执法咨询委员会第17届会议上作专题介绍。
五是开辟城乡融合新路子。知识产权也是缩小“三大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金扁担”。我们着力以“三个有”,助力城乡融合发展。集成富农有硕果,培育350个地理标志产业集群,年产值突破千亿元,带动13万户农民增收致富。“甬优”系列杂交水稻在17个省市种植8000多万亩,增产稻谷64亿公斤,增加经济效益168亿多元,一颗小种子绽放了大能量。区域品牌有特色,“丽水山耕”连年领跑中国区域农业品牌影响力榜单,“天目山宝”“禹上田园”“苍农一品”等名特优品“百花齐放”。传统文化有活力,推出14项知识产权助力传统文化创新发展举措,认定“非遗工坊”1500多家,“工坊+农户”等产业链延伸带动就业近600万人。
知识产权强,则企业兴、产业优、发展好。我们将坚定不移实施知识产权战略,高标准打造知识产权强省,着力在深化高效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改革上求突破,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上见实效,在构建新领域保护规则上勇探路,在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上显担当,在促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上展作为,为深化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和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浙江篇章贡献更大力量。